大腸癌
腸道如何養好菌
台灣街上每可見到一些醫生診所的招牌,除了名字外,也註明他的專科。有些更直截了當,如「陳兒科」、「李齒科」。香港有一位名醫的專科是大腸。可真無巧不成書,他姓朱,全名是朱建華;於是順理成章,他的綽號乃是「朱大腸」。相信他不以此稱謂為忤,何以見得?因他曾與另一位名叫李綺雯的醫生合著了一本書,書名正是《朱大腸之腸話短說》。那還不止,書的封面上寫:「一本迂迴曲折的腸道故事,令你看完之後蕩氣迴腸」。這位醫生的病人不少赫赫有名;從報章報道可見,包括葉劉和前任律政司長梁愛詩。她們顯然很小心保重身體:近年很流行做大腸檢查,不管是否有病,檢查一下總會較放心。在今天的香港,腸癌在各奪命癌症中排名第二。若發覺大便帶血,應馬上去做「大腸內窺鏡」檢查,以防萬一。每一個人的糞便內,都有數以億萬計的細菌,其中大部分是細菌屍體。死去了的細菌,會釋放一種叫「脂肪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東西,此乃是一種「內毒素」(Endotoxin)。在正常情況中,大腸內壁有一層黏液,在細胞外形成一層屏障,令糞便內的LPS無法接觸(以至刺激到)大腸的上皮細胞。不過,酗酒會令大腸失去這層黏液;長期便秘也會減低黏液的阻隔能力。LPS有什麼不好?它能藉刺激上皮細胞的「熱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把一個叫「神經醯胺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K)的酵素提升(Prostaglandins Other Lipid Mediat.,Vol.92,pp.1-7)。本來,SK能提升另一個叫ERK(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的酵素,後者再而化解LPS的毒性(Int.J.Mol.Sci.,Vol.13,pp.977-993)。但若大腸有出血之弊,流出的血液在凝結時,其中的血小板(Platelets)會分泌大量「鞘氨醇」(Sphingosine);而SK會將其轉為一種叫Sphingosine-1-Phosphate(S1P)「鞘氨醇-1-磷酸鹽」的成分。這便麻煩了,因為在沒有「外皮細胞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情況下,S1P會刺激細胞表面的「EGF接受體」,從而令細胞不斷增生(Iubmb Life,Vol.50,pp.119-124),再而在大腸中啟動癌細胞一連串的生長。患有大腸癌的病人,其大腸上皮細胞的SK,顯著地比較正常人的高好幾倍(Faseb J.,Vol.20,pp.386-388)。尚有其他癌症與SK有關。例如乳癌,成因之一是雌激素提升了乳腺細胞的SK(Mol.Endocrinol.,Vol.17,pp.2002-2012)。還有前列腺癌。本來,「前列腺癌細胞」須依賴雄激素增生;所以,對付前列腺癌的方法之一,是打賀爾蒙針,減少雄激素。但若有SK之助,「前列腺癌細胞」不必依靠雄激素也能肆意增生(Plos One,Vol.4,p.e8048)。所以,若能抑制SK,便能減低癌變的機率。這方面的補健食品是「綠茶素」(Faseb J.,Vol.24,pp.3882-3894)。
+++++++++++++++++++++++++++++++++++++++++
人工智能研究治療大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方法
人工智能在治療大腸癌和前列腺癌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方法:
診斷和篩查:基於人工智能的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可以通過對患者的影像、生理數據和病史等信息的分析,幫助醫生快速、準確地診斷和篩查大腸癌和前列腺癌,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敏感性。
個性化治療方案:通過分析大量的臨床數據和基因組數據,人工智能可以生成針對不同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這有助於醫生根據患者的特定情況,為其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法。
預後評估: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分析患者的生物標志物、影像數據和病史等信息,幫助醫生評估患者的預後情況,從而優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率。
外科手術輔助: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通過對手術數據和患者的生理信息的分析,提供手術規劃和手術輔助,幫助醫生更加安全、精準地進行手術,從而提高手術效果和患者生存質量。
總之,人工智能在大腸癌和前列腺癌的診斷、治療和管理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提高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水平,優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