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中益氣湯能「補氣升陽,甘溫除熱」 顧小培 人工智能研究治療濕疹和哮喘

元朝名醫李東垣始創一個古方,叫「補中益氣湯」(黃耆黨參生薑甘草當歸、白朮、陳皮、升麻、柴胡、大棗)。

李東垣是所謂「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他的醫道着重調理腸胃,提升體能,針對的乃是「脾胃氣虛、氣虛下陷」;補中益氣湯能「補氣升陽,甘溫除熱」,正是循「治理脾胃」之道替病人調養身體機能。但近代西醫研究下來,卻指出這個方劑能醫哮喘病。日本人也有鑽研中醫藥方的,稱之為「漢方」。一組京都市大學醫學院學者發現,此「補中益氣湯」(日文是Hochu-Ekki-To)可以用以治療皮膚濕疹(Int. J. Tissue React., Vol.26, pp.113-117)。人體中有免疫系統,像是防衞軍,做的是保護身體、抵抗敵人的工作。身體中若走進了敵人,例如細菌、病毒,免疫系統中的各種細胞必有反應,這叫「免疫反應」。⛽
免疫反應有所謂「第一型」與「第二型」之分,前者是近距離肉搏,與入侵者打作一團,後者是針對敵人的要害(叫「抗原」),造出特製武器(叫「抗體」);兩種做法,都是為了致敵於死地,但做時只採用其中之一,不會雙管齊下。那麼,哪一種做法比較好?不可一概而論,視乎情況,各有好處及壞處。用第二型壞處之一,是當抗體附上皮膚內的「肥大細胞」(Mast Cell)時,會令後者分泌一個化學物叫「組織胺」(Histamine)。組織胺會令皮膚內的血管擴張,從而令血液中的水分和紅血球流出,進入皮膚組織,造成紅(紅血球)及腫(水)的現象;水分壓着皮膚內的神經細胞,帶來痕癢的感覺,這就是濕疹的成因。所以,濕疹不算是病,只是身體機能(免疫反應)出了毛病,追本溯源,如果能阻止組織胺的形成,可以釜底抽薪,令濕疹根本發生不出來。至於哮喘,其成因之一,是呼吸系統受到過敏的刺激。例如在呼吸時吸入了一些外來物體,肺內的免疫細胞起動,以第二型免疫反應迎敵,也就是造出抗體。這也會同樣地啓動一連串的免疫行為,造出組織胺。在氣管中,組織胺能令肌肉收縮,於是像是喉嚨突然被捏緊,氣管封閉,再也吸不進空氣,最壞的後果,是腦部缺氧,如果病人不及時治療,縱是保得住性命,也有成為植物人之虞。組織胺可以是濕疹哮喘的元兇;補中益氣湯能幫助抑制組織胺的形成,所以能治濕疹和哮喘

中醫西醫的做法,都是為救人,中藥西藥也如是;其中並不可以概括地(across the board)說哪一種比另一種更佳。

如果以廚師比擬醫生,藥物好比是食物。中廚可以用雞蛋焗魚腸,也可以炒出一碟賽螃蟹;西廚也用雞蛋,做出的可以是甜點蛋糕。藥物的用途,不須「一本通書看到老」。
+++++++++++++++++++++++++++++++++++++++++++++++=

人工智能研究治療濕疹和哮喘

人工智能在濕疹和哮喘等皮膚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方面也有廣泛應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診斷: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醫生通過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快速準確地診斷濕疹和哮喘等疾病。例如,機器學習算法可以自動識別皮膚圖像中的不同皮損類型,為濕疹的診斷提供輔助。
治療方案制定: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患者的醫療數據、基因組信息、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例如,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分析大量的臨床數據,從而預測不同治療方案對患者的反應,並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藥物研發:人工智能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快速、更有效地篩選候選藥物,從而加速藥物研發的進程。例如,可以使用機器學習算法,預測不同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從而篩選出具有治療濕疹和哮喘等疾病的候選藥物。
在線診療: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智能問診、圖像識別等技術,提供在線醫療服務,為患者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例如,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系統識別皮膚圖像中的不同皮損類型,並提供相應的診療建議。
總的來說,人工智能在濕疹哮喘等皮膚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方面有很多應用,可以提高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和效率,優化治療方案,加速藥物研發進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四小寶

顧小培博士店舖 (小培補健) 

香港九龍尖沙咀東部麼地道62號
永安廣場UG24號舖
Tel: 2524 6677
如欲免費咨詢顧博士,請於下午4時半前
(週三除外)取籌,無需預約。
*顧博士逢週三休假*
每天營業(主要節日除外)。
早上11時半至晚上7時


哮喘/濕疹/鼻敏感


高血壓


乙肝四小將



清除幽門螺旋菌/消胃氣/胃酸




子宮/卵巢/婦科















膀胱癌







其他補健食品中英文名稱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