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的中藥成分 顧小培
可口可樂最先的配方,是在1885年由美國一位藥劑師潘伯頓(Pemberton)創造的。在此二十年前,潘伯頓於軍中服役而受傷,須依賴嗎啡止痛,之後一直擺脫不了此毒品,所以產生了在這方面鑽研的念頭。他配方的靈感,可能來自當時歐洲盛行的古柯酒(coca wine)。古柯是在南美洲生長的一種植物,數千年來一直有人服食,既可提神,亦有藥效。服食方法是將古柯葉直接放進口中咀嚼,或用以製造茶和酒。在十六世紀,古柯傳入歐洲,受到歡迎,至十九世紀達至顛峰;但在二十世紀,提純的古柯鹼(又名「可卡因」)被列為毒品,因為其「成癮性」強,並對吸食者產生健康傷害,嚴重影響神經系統、心臟、血管等。潘伯頓最先產品的成分,除了來自古柯的可卡因,還有可樂果(kola),原產地是非洲,味苦,含咖啡因(caffeine),亦可提神。在一些西非地方,有習俗在慶典中以可樂果招呼賓客。西非的穆斯林不能喝酒,但可以吃可樂果。潘伯頓將他創的飲料,稱為「潘伯頓的法國古柯酒」(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在最早期,這個酒的賣點是可以用以擺脫毒癮、戒酒和抗抑鬱,於是風行一時。顧小培
🍹
在1886年,美國部分地區開始有禁酒的法例,於是潘伯頓須將他這飲料中的酒精除去,成為一種「軟性飲品」(soft drink),並以Coca-Cola的名稱出售。這名字顯然是源自上述兩種植物「古柯」及「可樂果」。潘伯頓的改良產品是濃縮的「糖漿」(syrup),溶入有汽的「梳打水」後出售。當時每一加侖的濃縮液中用了五安士的古柯葉,分量不少,而且其中可卡因的效能,因「可樂果」中的咖啡因而大大提高。在二十世紀初當可卡因被禁後,可口可樂在1903年摒棄了可卡因,但仍採用古柯葉;分別在於之前用的是新葉,之後則是「廢(spent)葉」,換言之,葉中的可卡因已經被提純取走了。為什麼還要取「廢葉」而用之?為的是要保持其味道。到這階段,原配方中之三害(酒精、可卡因、咖啡因)已去其二,但社會中仍有十分強大「抗咖啡因」的聲音。在1906年,美國政府起訴可口可樂公司,用的是兩面夾攻的手法。控罪有兩條,一是說其中加進了有害的成分(adulteration),也就是咖啡因,另一是說其產品內容與名稱不符(misbranding)。前者不難明白,至於後者,控方的理據,基於可口可樂名字中說是有coca(代表古柯),實際沒有這東西在內;至於cola(代表可樂果),則是在飲料中的成分具體而微。這件案子打了十年,去到最高法院,最終政府輸了。但政府之後循立法途徑反擊,在1912年修改有關法例,將咖啡因列明為「可成癮」(habit-forming)和「有害」(deleterious)。其後可口可樂中的咖啡因分量大大减少,更有「零咖啡因」的產品出售。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引進可口可樂;有一段時期也有反對的聲音,其中所持的理由之一,亦是針對咖啡因。但贊成方指出,茶中也有咖啡因,是可口可樂的六倍,至於咖啡,更達數十倍。當時可口可樂公司更透露,原來製造可口可樂糖漿原材料中,還包括來自中國的桂油、甘草和桂皮。顧小培
顧小培
顧小培 |
人工智能研究可口可樂的中藥成分
關於人工智能研究可口可樂的中藥成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或報道。可口可樂是一種碳酸飲料,它的成分主要包括水、高精度葡萄糖漿、焦糖色素、磷酸、香料、咖啡因等,這些成分均為化學合成的物質。顧小培
中藥是指從天然植物、動物、礦物等資源中提取的含有活性成分的藥物,這些藥物在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但是,中藥成分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實驗和分析,同時中藥的藥效與作用機制也非常覆雜,需要長期的研究和探索。
雖然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關於研究可口可樂中的中藥成分這一具體問題,目前還沒有聽說有相關的研究和進展。顧小培